宜賓魯能 B06 地塊工程——痕跡管理 求真務實中有所作為
宜賓魯能 B06 地塊幕墻工程項目位于宜賓市南岸西區與南岸東區交界處,即“南絲綢之路”的起點。項目是由辦公和酒店性質的 1#、2#、3# 塔樓及商業性質的1#、2#、3# 裙樓、4# 樓組成,集商業與辦公為一體,總面積為 6 萬多平方米。外立面幕墻形式包含玻璃幕墻、鋁板幕墻、石材幕墻等,整體造型雖不復雜,但局部位置幕墻系統較多。
“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”,一個合理科學的施工組織設計,是對施工活動全過程進行科學管理的重要手段。
工程尚未開工時,港源幕墻設計負責人與工程負責人就多次到現場考察,指出原圖紙存在問題,并提出解決方案,讓后續施工少走許多彎路。在編制項目施工組織設計之時,編制人員結合設計圖紙、現場實際情況以及多次與公司技術負責人溝通,多方面考慮做到內容涵蓋全面,使后續的施工有章可循。
針對本工程不同幕墻系統編制專項施工方案,項目部對施工難點進行分析及提供技術措施。同時安排相應的技術小組,對現場的施工難點進行剖析。例如,1# 樓外立面土建結構為 100mm 厚空調板,為滿足受力要求,埋板形式設計為夾板加側板的形式,且在項目部進場前埋板位置已采用磚墻封堵完成,增加現場施工難度和工期任務。施工前由項目部與施工班組共同提出解決辦法,對埋板位置進行放線定位,然后安排專人進行開鑿埋板大小孔洞,有效地提高埋板安裝效率。
安全上,為滿足工期需要,采用塔樓吊籃與裙樓腳手架技術措施相結合,提高了施工效率,卻也增加了交叉作業的危險系數。為避免吊籃高空作業時對裙樓腳手架施工造成安全隱患,在腳手架頂部增加安全防護棚措施,提高安全系數。項目中 3 棟塔樓幕墻均超出屋面近 3.2 米,為了滿足幕墻安裝要求,項目部采用在屋面搭設腳手架作為吊籃底座,提升吊籃的搭設高度。支撐架的架設方案經過精確驗算,并經過專家的審批合格后再架設,且在當地質監部門驗收合格后投入使用。安全員每日對具有安全隱患的部位進行檢查,確保一切都是在掌控之中。
此外,項目部在每一位施工人員進場之前進行安全三級教育及班前教育,提高施工人員的安全意識。作業時,安全巡查人員到每個工作面進行安全檢查,對于有安全隱患和違章作業人員給予教育或處罰,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體系,做到目標分解,落實到人的監督考核。公司質量安全部每月對項目進行檢查,項目部做到每天一巡查,每周一大檢查,層層把控,把現場安全隱患降到最低。
質量上,根據總體質量目標,確定分項質量目標,編制質量保證體系。各級人員做到定點、定責,加強各工序質量自檢,使項目管理工作真正貫徹到整個施工過程中。本工程中樣板的選擇也是經過項目部深思熟慮:第一,樣板位置包含大部分幕墻體系,達到樣板質量控制效果;第二,樣板位置應在視野開闊位置,便于觀感驗收及安裝,達到樣板的效果目的。每棟樓需安排做首樣,以對每棟樓的質量控制。班組和現場管理人員通過自檢自查,采取防范措施,做到消除質量通病,使工程一次成型,杜絕返工。
宜賓魯能 B06 地塊幕墻項目,技術、安全、質量等方面具備完整的管理體系,做到了項目管理貫穿工程施工全過程,與工程內業資料相對應。無論是標準的施工生產行為,還是管理過程中的資料文件,都自然地體現出項目痕跡化管理,在求真務實中有所作為。